杂志 Magazine 返回>>

《现代装饰》2018年10月刊

Proposition
命题


流淌的岁月,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停滞;世上的事儿,往往有因果关系可循其迹。诚如曹操所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是的,进入十月,预示着2018年即将进入倒计时,那些春日旖旎、夏日繁茂,都将在秋之季进入沉淀期。


这是个似是而非的时代。岁月的磋磨不会褪去华裳上的任一褶皱,反而添了一身的跳蚤;人生啊,不过就是一边放歌一边纵酒,然后再强忍着学会接受欢愉与痛苦。笑靥如花抑或是悲痛涕零,不过是人生百态的一种。当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或许就更易接受人生赋予的各式各样的命题。


面对命题,我们往往会追问:它是真还是伪?踏入设计媒体行业十数年,我亦常常叩问自己:为何而报道?设计人又是秉持着什么在做设计?是将其作为一份工作,还是执著于行业的职责?经历种种后,我才恍然发觉,入世之人首先必须得为生存而奔波,而后才是对生之向往,对生活方向之规划,这亦是“活着”与“生活”的区别。瞧,“矛盾”可能才是生命乃至事业中一以贯之的命题。虽然人生有很多无奈,但唯有真实地活着也能感知更多的美好可能。那么,我们就权且称之为真命题吧。


去伪存真,方能一辨真伪。在本期《专栏》中,吴家骅老师谈“新材料”,张清帆老师议“文化回归”,设计不再限于论技巧,内里的价值、创作者的思想乃至新兴的材料,都将成为设计发想的本源。在《特别策划》里,我们一摒过往以项目类型归纳的思路,从“光”的命题漫谈设计,实案出发,愈加珍视“光”在设计中的作用。在《单品》中,编辑以“5%的精彩”作为切入点,将情感要素作为设计的命题,告知我们,生活需要设计的介入,发现美,继而找寻到幸福……十月,不就是这样一个丰收季嘛!我们以命题的方式发问,并试图找到答案。十月,又确实到了成熟收割的季节。随着第十六届国际设计传媒奖作品截稿,组委会启动评审机制,一审、二审都将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有的时候,披荆斩棘凭靠的不光是蛮力,更要有不问东西对未来的坚定劲儿。是否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那么重要,是否幸运也没什么大关系。只要迈开了第一步,距离“真”或许就更近了一些,不是么?


新刊抢鲜看 | 10月,看见空间与“光”
点击链接跳转
 

THE RESONANCE BETWEEN PEOPLE AND SPACE GUIDED BY LIGHT
光引导下的人与空间共鸣
——空间与光设计专辑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中指出:“在现代建筑中,室内空间由光与实体(造型)来表现,人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是在光和形成空间的实体元素的参与下完成的。”换言之,光是室内设计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它对空间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恰到好处的光线处理能让用户更好地感知空间,唤起其与空间的共鸣。于室内设计而言,光的来源有自然采光及人工照明两种形式,如何将光线与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光线去暗示和引导用户体验空间,是一门需要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学问。巧妙地利用自然采光,能让室内外景观建立起联系,并能增强用户与自然或室外景色的互动;而人工照明则能起到补充与装饰的作用,从灯具到灯光的样式都可以根据实际的空间需求来调整。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设计者如果能将二者合理搭配,往往能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空间惊喜。

本期,我们精选了近期国内外一些关于光运用方面较有特色的案例,期许能与读者一同浅探关于光与空间二者关系的课题。例如最近开幕的赫尔辛基Amos Rex艺术博物馆,设计团队通过嵌有采光天窗的屋顶巧妙地将日光引入地下展览空间,旨在让博物馆内部空间与城市景观建立起联系,同时也在地面上创造出全新的地形,让其成为赫尔辛基的新文化地标;丹麦Fjordenhus办公楼尝试打造成一座有机的建筑,通透的采光结构不仅与海港环境相呼应,同时也运用灯光的布置和声学效果的把控强调了对建筑的感知;上海UR华师旗舰店,设计师将原建筑物窗洞以内进行改造,阳光通过原建筑的传统矩形窗洞投射进“峡谷”,弯曲的峡谷侧壁对光线进行微妙的贯穿,引导光线进入店铺内部,形成时尚与废墟并存的独特空间语境;北京蓝色港湾花酷餐厅以光影万花筒装置为三维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不停转动的万花筒中,成为绚烂图景的一部分。从自然采光到人工照明,本期案例将会为各位呈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空间美景,在光的引导下,我们能从中领略到独特的空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