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胜 - 内地

Yang Bangsheng: Advocator of Hotel Design of China’s Cultural Individuality
杨邦胜:中国文化个性酒店设计倡导者
  
YANG设计集团创始人、总裁、创意总监     
全球十大杰出华人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全国副理事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
清华美院、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
 
杨邦胜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室内设计师之一,是中国文化个性酒店设计倡导者。杨邦胜于2007年成立个人公司,正式开启国际品牌酒店设计之路,率领近600人的国际设计团队,为万豪、凯悦、洲际、凯宾斯基、希尔顿、卡尔森、雅高、硬石、安娜塔拉等国际品牌,设计超过500家高品质的酒店。从事酒店设计22年,杨邦胜始终坚持创作有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个性酒店,置身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国际潮流视野中,以“德艺双馨”为人生准则,创新传承,获奖无数,卓有建树。
 
杨邦胜善于挖掘东方美学的独特意境,融历史、文化、艺术于空间之中,执着追求文化个性酒店的国际表达,实现文化与自然在空间的回归。其以前瞻的理念和无畏的精神带领YANG荣登2018年度美国《INTERIOR DESIGN》世界酒店设计百大排名全球第五,并揽获国际国内200余项专业大奖,其中包括全球最高酒店大奖——美国IIDA“全球卓越设计大奖之最佳酒店设计奖”,以及素有酒店设计“奥斯卡”之称的第34届美国金钥匙奖(Gold Key Award)“最佳度假酒店设计”大奖。
 
 
 
对话录 
 
从最初做设计到现在,您的设计内容,和对设计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1995年入行的时候,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处于初始缓慢阶段,大多数设计师都在盲目模仿、跟风国外的设计风格,这对于中国室内设计行业有利有弊,弊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缺乏设计师独立的想法与风格,而利则是国外成熟的作品和风格传入,能够开拓国内设计师的视野。在学习和借鉴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在大量的项目实践中,我很好的完成了设计基础的积累。2004年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室内设计行业蓬勃发展,国内设计师开始注重中国文化的设计表达,我们在那时候也开始接触国际品牌酒店项目,其中做得比较多的是具有文化个性的国际品牌酒店设计。
我对设计的理解应该是随着经历和经验的积累在慢慢转变,从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再到设计的自然之道,我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设计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消亡使传承和创新变得十分重要。中国文化概念太大,到底什么样的文化能够体现设计的独特性,我们试图从地域文化着手,挖掘和提炼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把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透过现代化的设计语言转化为酒店设计之美,呈现具有独特生命力的作品。
 
除了通过设计项目,您还从那些方面,不断获取对于设计更深的认知?
设计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一个好的设计师除了不断学习理论,不断在项目实践中积累经验,更重要的应该是从生活中去寻找设计灵感。我喜欢看书、旅行,涉猎文学、艺术、哲学等相关的各种知识,这些看似与设计无关的事物与阅历,不但拓展了我的视野,也在文化挖掘、品牌塑造以及项目分析等方面激发了很多创作构想。一个设计师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经历很重要,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您自己的生活,也会处处体现设计吗?
我热爱设计行业,从业二十余年,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和事业,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
 
这些年,您和甲方或者业主的沟通方式、内容是否发生了变化?您如何看待设计审美在他们身上的变化发展?
在室内设计发展初期,国内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很难被业主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所认可,他们更倾向于跟境外设计团队合作,因此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度不够,双方沟通时,缺乏自主权。但随着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设计师经过大量实践项目的历练,快速成熟起来,不仅仅设计创意和作品百花齐放,在国际舞台也逐渐大放光彩。而由我们设计的一家家具有文化个性特色的酒店也在全国各地争相开业,几乎每一家都能带来不错的市场反响,这也让我们与业主之间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目前,我们已不仅在室内专业上拥有自主权,有时还会以顾问的角色,为业主整体项目出谋划策。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业主也从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总结出经验,加上走出国门的便利性,业主也在不断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有越来越多的业主对于酒店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拥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水平,我们彼此间能够更加平等的对话,沟通也变得更加的专业。当然,酒店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双方沟通过程不会一直都是顺畅的,当出现矛盾或意见相左时,我们坚持以保障开业后的酒店运营为设计的出发点,在不违背这个观点的前提下,业主提出的意见有意义或价值,我们会积极听取并协商更好的设计方案;但如果业主的意见或建议不合理,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讲解分析,说服他们,负好设计方应负的责任,决不妥协。
 
这些年,您是否有一刻,觉得自己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是什么触发了这一刻?
我始终认为设计的原点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空间、功能、审美、体验等存在的各种问题是设计的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要体现作品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注入文化的内涵必不可少,于是我带领我的团队,坚持挖掘每个项目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做文化碎片的打捞者。
但有一年的清明节,我回到儿时的老家,那里一切如故还是那么真切,没有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土墙木门没有任何装修,幽静的院落,鸡鸭鱼鸟悠然自得。那一刻内心的平静,时光的安宁,让我顿悟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也许每个人意识深处都对质朴与真实有着本能的渴望。于是,我把这种理解,应用到了深圳回酒店的设计中,把我对生活、亲情、人生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敬畏,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和期盼,都融进去,希望这样一片地方能让人回归最本源的情感。
 
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才是一个好的设计?
好的设计作品,是建筑、室内、景观的高度统一,好的作品与创意有关,与项目的大小、造价多少无关,一个好的设计空间必定让人感到舒服与感动。
 
设想十年后,设计在您工作生活里的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是我一生的挚爱,在进行设计创意时,它所带来的激情和满足感,使我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因此十年后,或者更多年后,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都会继续设计,只是十年后,我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忙碌。未来,公司也将迈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时代,我会考虑将管理权交付 给足够信任、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人,让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中。
 
您的设计中常表达城市记忆,在您看来,这对现代人理解设计或城市有什么意义?
表达城市记忆,是我们赋予设计灵魂和温度的一种表现方式。城市是人们留存记忆的载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很多独特而浓厚的文化渐渐消失,我们挖掘地域文化,表达城市记忆,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那些渐渐消失的文化画面,希望借由酒店这个载体,让更多人认识和记忆这些文化,也许这正是某些人或某代人所怀念的曾经;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内涵,我们将该地域文化浓缩在一座酒店里,希望能带给旅行者或居住者对这座城市最直观的印象和感受。
 
在您看来,这些年华人设计发展最让人欣喜和担忧的是什么?
近年来,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越来越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企业涌现。尤其很多青年设计师,无论是在创意、作品、企业管理上都做的非常好,这让行业发展充满朝气与希望。但另一方面,由于发展的快速,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企业或设计师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他们过度放大设计的技法、过度强化品牌的宣传和作品包装,难以沉淀下来用心做好设计。
 
请分享一个您最满意,和最遗憾的设计?什么设计是您一直想做但还未做的?
酒店设计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因为整个设计工程十分庞大,空间、功能、项目定位、竞争策略,投资回报、人们的审美需求等方方面面都要沟通和顾及,因此每个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遗憾。但我和我的团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项目的设计需求、市场定位、预算等多方面因素,会进行无数次头脑风暴,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将遗憾降到最低。每个作品都是我们的用心之作、诚意之作,所以无所谓最满意和最遗憾。而设计的魅力在于能够不断尝试和突破,因而对我而言,未来的每一个设计都充满着挑战、创新与激情,也是我想做而还未做的。
即将开启 - 机构
杨邦胜 - 案例